2,也不能归咎于玩家群体自身的认知不足和局限性。

可以看到,在本题目其他回答中,也有不少游戏行业的同仁现身说法,指出玩家大多数时候,对于比如氪金等方面的问题冲策划,都是冲错了人。并将这种现象解释为玩家不了解游戏制作流程,不明白策划们头顶还有KPI。

但这样的说法其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玩家对游戏开发流程不了解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将其归咎于一个众所周知的客观存在,显得有点消极面对,逃避问题了。就像你不能因为在路上被石头绊了一下就怪时候,毕竟如果认真走路,石头是可以避开或搬开的。

如果策划们想或是敢,互联网有各种渠道能让策划们发声,让玩家们直接找到第一责任人。只是所有策划都不这么做。从这个角度而言,单纯归咎于玩家也不太客观。

3,同时,之所以会形成现在的“习惯性冲策划”行为,也起源于策划群体本身。

我们 rct 是做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服务的。在进行人工智能训练时,我们会设定一些奖惩函数,并让 AI 在无数次的训练中,逐渐掌握这个标准,并以此依据来持续输出正反馈。

就比如,当我们输入“你好”时,我们希望 AI 回答我们“你好(*´▽`)ノノ”、“好久不见啊”、或“我好想你啊”等回答。

而如果 AI 回答“我是你哥哥,你是我儿子”、“我今天吃了青椒肉丝”或“张三的屁股特别大”这样答非所问的回答时,就是负反馈,需要继续训练不断尝试,直到掌握如何回答“你好”。

或者再举个例子,在猫猫面前放一个铃铛,猫猫平时再怎么卖萌怎么叫喊也不会得到食物,但按一下铃铛就会有吃的。久而久之猫也会被训练,知道饿的时候就该直接去按铃铛。

虽然国内游戏玩家和策划亲密无间的互动史不长,但在众多策划仙贝们的努力调教下,很多玩家已经养成了“一旦游戏出现任何风吹草动,有枣没枣打三竿子”的行为习惯。

打下来了就能迫使游戏公司让步白嫖一堆游戏福利,打不下来也无所谓╮(╮╯_╰)╭反正平日里加班写作业这么累,光靠冲阵也够冲爽了。对自己又没什么影响。

因此,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这么看来,游戏策划们真是老字母圈人了。果然万物基于SM。

所以说,这一切就都是策划的锅吗?

当然不是。

策划也是人,每天打工挨骂996已经够辛苦的了,没有哪个策划是想让自己的游戏挨骂的,或许策划挣的钱里就包含了挨骂的精神损失费。

大多数时候,策划之所以会遭喷,主要原因都是公司下达的KPI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去做一些违背本心的内容,做一些明知道玩家很讨厌,但实际上就是很赚钱的操作。

下达这些命令的人都是游戏公司的决策层,策划只是执行命令的螺丝钉而已。

所以说,一切都怪贪得无厌的游戏公司吗?

也不是。

游戏本来就不是慈善,所有公司都是要靠赚钱才能存活下去的,不赚钱的话员工工资都发不起,不赚钱怎么养活这一大家子人?周末是我跟投资人下会所找嫩模,还是投资人把我当嫩模?

所以说,一切都怪资本吗?

讲道理嘛,当然也不是啊。

资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资本家的老婆孩子也是要吃饭的好不好。融资的时候喊我小甜甜,给完钱了难道你还要喊我牛夫人?给你钱当然是希望你给我挣更多的钱的,投资人催希望游戏公司多变现,各种层面上来说都合情合理。

所以说,难道一切都归罪于资本家里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

或许谁都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

策划挨骂这件事,今天不是终点,可预见的范围里也不会终结。

“啊~这残暴的欢愉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