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运动则在19世纪后期由欧洲传入,足球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早期历史[编辑]
古代[编辑]
足球的最早起源地为中国,中国古代的蹴鞠就是现今足球运动的雏形,并且于2004年获得国际足联的确认[1]。
战国时代[编辑]
战国时代,蹴鞠已经是中国民间的一项热门运动,特别是在城市里最受欢迎。根据《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当时著名的外交人士苏秦到齐国游说齐宣王时,他看见都城临里是这样的一种场景︰“临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大意为:齐国都城的居民都过著小康生活,幸福指数很高,社会和谐,人人都在吹拉弹唱,斗鸡的、遛狗的、下棋的、踢球的……)
汉朝[编辑]
汉代时期,由于刘邦喜好蹴鞠,在他成为皇帝以后,促进了蹴鞠成为西汉时期的全国性体育运动,同时亦成为了西汉皇家的重要娱乐项目之一,而不再仅是往日只流行于草根阶层。刘邦在皇宫范围内,规划了一座专业足球场,谓为鞠城。在刘邦的影响下,此后历代汉朝皇帝,也包括太子党在内的皇亲及贵族等都喜欢蹴鞠此运动。刘彻踢蹴鞠时,令其文学侍从枚皋作《蹴鞠赋》助兴。在汉朝时,蹴鞠被正式的列为汉朝军人训练项目之一,被军事专家视之为兵家伎巧,是提高军人体能的训练手段。刘邦向《别录》称,“蹋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其中刘邦后人──汉武帝刘彻和汉成帝刘骜,更是资深球迷,又经常亲自上球场切磋技术。至于刘骜踢蹴鞠的投入程度更是使到朝臣担心其龙体的安康,后来劝说刘骜不再参与蹴鞠活动,而用名叫弹棋的室内娱乐项目替代之[2]。汉武帝时代的悍将霍去病在远征匈奴时,军中曾经一度缺乏军粮;霍去病于是在战区上临时划了一块场地,带领士兵踢蹴鞠,以提起及振奋士气。
在汉朝时,蹴鞠运动就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规则。东汉文人李尤在《鞠城铭》中记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大意为:场地四周筑有围墙,球场东西向,呈长方形,有6个球门)当时,球门仅是在地上挖一洞,球踢进洞中即得分。相应地,守门员各有6名;队长亦有各一,另外双方推举出均认可的裁判员,要求裁判“不以亲疏,不有阿私”;要求球员“端心平意,莫怨其非”[2]。
三国时代,学习蹴鞠被当作为兴国强兵的基础本领。东晋史家虞预在《会稽典录》中记载三国人的认识,“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时人并不是把踢球视为单纯的体育运动,而是出于备战的需要,需要认真地学习和训练。
唐朝[编辑]
唐朝时期,马球替代了足球成为军队中的首选军事训练项目,惟蹴鞠仍然被保留,而且在军中继续流行著。在唐代民间,蹴鞠为各阶层人士所喜欢,包括诗人杜甫和李白都是高手。当时,出现了至少有五种踢法;汉代的六球门规则被放弃,出现了比较近乎现代的球门,时称球门。有的是一边一个的双球门,向对方进攻;有的是单球门,单球门设立于球场中央,上面有一个门洞,谁踢进即得分。其中,唐代足球最大的亮点为女子足球的出现。由于唐朝经济发达,开放自由,女性主动地接受外来的文化,参与过去男性才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唐人康骈在《剧谈录》有一则潘将军失珠故事就提到了一位善于踢球的唐代女孩。大意为:当时她在街边,正好有一位士兵将球误踢到她身边,她快速起脚将球踢了回去士兵之处,期间球飞高达几丈,围观者都被其技术所惊[3]。
女子足球水平当中,尤以宫中女性最高。当时唐朝皇宫中会定期举行女子足球比赛,由皇帝观席。王建在《宫词》中提到“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大意为:在寒食节,宫中举行女足比赛)。当时的男子与女子足球有所不同,女子足球的规则为白打场户,亦即球场上不设立球门,人数不定。可以二人对竞,称为白打;亦可以以多人对赛,称为场户。除此之外,亦可以单人争,称为打球。
宋朝[编辑]
在宋朝时,出现了足球俱乐部,名为齐云社。此外,朝廷里更有专业足球队,水平远高于民间的球队,队员称为筑球供奉。北宋时期,其对手为金国。当时金国亦很流行球类运动,一为马球,二为足球。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当中金人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北宋皇帝、皇子、皇室及所有宫妃挟持走的同时,还另外特别挟持了12名球员,其中7名为马球运动员,另外5名为足球运动员。
古代足球[编辑]
古代足球的比赛用球在不同时期亦有所改良,中国古代的足球最初为使用编织所制造的,到西汉时已经用上了以皮革制造的,内里使用毛发等物品塞实,使到其相当有弹性。晚唐时期,除了传统的用球外,还有使用动物膀胱充气后做成的气球,这种充气用球与现代足球原理相似,惟耐用性比较差。
近代[编辑]
现代足球运动则是在19世纪末期传入中国,最先在英国殖民地──英租威海卫及英属香港,兴起,香港更为亚洲最先建立职业足球联赛(香港甲组足球联赛)、足球会(香港足球会)及职业足球会(香港流浪足球会)的地方。其后,足球在上海、天津及青岛等地迅速发展,各自开办联赛及互相对赛的埠际比赛。
上海足球[编辑]
1895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球员都是书院的学生[4],人称“约翰辫子军”。1902年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举行了上海第一场足球赛。及后成立“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参加,包括实力最强的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沪江大学及暨南大学。中学则以南洋模范中学和徐汇中学最出色。
租界建立后,各国侨民、各大洋行和各国驻沪军队,纷纷组织足球队开展比赛。1902年由外侨成立上海足球联合会(Shanghai Football Association),举办各级联赛及杯赛(包括国际杯、史考托杯及高级杯等)。规定每年10月至明年4月为足球季,主要的球队有:西商队、西捕队、腊克斯队、法商队、犹太队、葡商队、商团队,陶克工程会队和英国驻沪陆军和海军组成的球队。“国际杯”是按侨民国籍分别组队参加,英国分别组成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3支队伍。
上海与香港、天津及日本横滨之间举行定期的埠际大赛,沪港杯埠际赛始于1908年[5][6],旅居沪港两地的外国侨民草创了上海、香港埠际足球赛。1923年沪港杯赛首次有华人(梁玉堂、陈苏、陈光耀及朱广扬)代表香港上阵。
1924年成立由华人球队组成的中华足球联合会,华人球队乐群、共和、博爱等相继成立。1925年,梁玉堂、刘九和李惠堂等人离开香港到上海加盟乐华队(由乐群易名)。1926年当时上海已经有12家登记的俱乐部,球员约400人,地产商程贻泽组织的三育足球队被准予参加上海足球联合会甲组联赛,乐华队也获准参加史考托杯比赛,竟以4-1打败老牌冠军腊克斯队,在复赛中才被当届冠军西商队所败。乐华队翌年更在西联甲组联赛和高级杯捧走两项冠军,还获得当届“中华足球联合会”所组织的甲组赛冠军,夺得“大满贯”。从1924年成立中华足球联合会,到1930年乐华队解散,上海足球处于第一个高峰期。
西联会的赛场大多在上海跑马厅内或虹口公园内,其后曾设于中华运动场、申园跑狗场、逸园跑狗场等处,并收门票。西联会直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后才解散。
1931年成立的东华队吸纳了多名原乐华队球员,继续与洋人球队对抗,多次获得各类比赛的冠军,一直到1952年才解散,是近代上海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中国队[编辑]
早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的球队主要参加地区性运动会为主,其球员也基本来自极少数经济和足球运动较发达的地区。以中国名义参加远东运动会的足球队的成绩如下:
第一届(1913年马尼拉):亚军(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角逐)
第二届(1915年上海):冠军(同样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
第三届(1917年东京):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四届(1919年马尼拉):冠军(再次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
第五届(1921年上海):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六届(1923年大阪):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七届(1925年马尼拉):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八届(1927年上海):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九届(1930年东京):冠军(日本并列)(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十届(1934年马尼拉):冠军(中国、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及日本四队)
现代联赛[编辑]
专业时期[编辑]
在1994年之前,中国国内的足球队均为专业队,大多数由各地足球协会管理,名称也以各省市的地名为主。此外,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属于不同国有事业单位的行业体协,比如铁道部下属的火车头队、军队下属的八一队、武警部队的前卫队等。
职业时期[编辑]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确定将以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职业化的主要动机是让各参赛球队脱离原有的政府行政体育机制,完全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作为生存发展的手段。
红山口会议后,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足球俱乐部”,不过其中很多是并未完全脱离原地方体委的个体,比如北京国安、广州太阳神。直到1993年12月上海申花成立,中国才出现了完全脱离政府机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7] 而与此相反,诸如辽宁队、八一队等原专业体制下的老牌劲旅,则多年内始终无法真正脱离原有政府行政关系,最终面临降级甚至解散的困境。
1994年,第一届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
中超成立[编辑]
主条目: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职业化的甲A联赛、甲B联赛一共进行了10年,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超成立的目的是希望仿照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等欧洲先例,由各职业联赛俱乐部自主管理和运营赛事,逐渐脱离中国足协的管理。中国足协转而负责各级国家队比赛、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等任务,以及组织足协杯等其它赛事。
但是中超开赛的最初几年内,这种设想并不能充分实现,实际的中超联赛决策层仍然是中国足协的官员,在2008年武汉退出等重大事件上引起较多争议,始终是足球继续改革的主要话题之一。
赌博业曾大规模渗透到中国足球职业联赛[8],直到中国足坛反腐风暴后才得到遏制。
2020年12月14日,中国足协发布《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足球俱乐部名称不得含任何股东及关联方、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9]。
2025年1月23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成立,自此开始负责中超、中甲、中乙联赛的组织和运营,但仍由中国足协监管。
当前中国国内足球联赛及主要杯赛有: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中国足球乙级联赛
中国足协杯(2007年至2010暂停举办,于2011年恢复举办足协杯)
联赛及相关规定和问题[编辑]
球队名称[编辑]
在职业化之后,球队的主要收入改为由企业赞助,而俱乐部的名称则成为地名+企业名称的形式,例如“大连实德俱乐部”,就是地名“大连”加赞助企业名“实德”。但同时俱乐部也可以出售球队的冠名权,此时球队全称就可以为地名 + 俱乐部名+“足球俱乐部”+球队名+“队”,球队无冠名则在“足球俱乐部”后+“队”[10],例如2007年青岛中能的全称为“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国际工艺品城队”[11]。
由于球队经营的需要,很多球队曾更换赞助商、主场经营者和冠名,球队的名字也随之变化,例如大连实德冠名大连海昌,陕西宝荣冠名陕西中新等等。但是名字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俱乐部名字的变化,只是赞助冠名改变而已。2004年初开始,中国足协已经强制所有新注册的俱乐部名必须“中性”,即不能使用任何赞助企业的名称,但是对于冠名则无限制。[12] 实际使用上,球队冠名被媒体普遍采纳,而俱乐部名称则往往被掩盖。有一部分球队为了应对中性规则,使用谐音注册,比如中邦集团投资的无锡中邦队,俱乐部的正式名称是“众邦”。俱乐部名称上较为特殊的球队是上海申花。申花原本是1993年至2001年期间投资球队的企业名称,2001年底前已经全面脱离球队,但是由于申花的知名度,这一名称被后来的投资者保留至今。
球员转会[编辑]
主条目:中国足球转会制度
中国足球从1993年职业化至2010年,一直奉行球员合同期满后30个月内仍然无法与其它球队签约的规定。这样的规定在1995年以前曾经是国际足坛的惯例,但是随着欧盟国家开始推行的博斯曼法案,当今世界只有美国、乌克兰等极少数国家的足球联赛使用类似的制度。2009年周海滨成功转会荷兰埃因霍温俱乐部,是中国球员迈向自由转会的重要一步。2011年,中国正式实施自由转会制度。
体能测试[编辑]
主条目:中国足协体能测试
中国足协曾经采用体能测试来作为运动员的注册标准。曾经采用的方法有12分钟跑和YOYO测试。一些著名足球运动员因未能通过体能测试而长时间缺席联赛甚至被迫退役,引起很大争议。2011年开始,体能测试正式取消。
外援球员[编辑]
1994年,甲A联赛新增了最佳外援奖项,当年获得者为效力于上海申花的俄罗斯球员瓦洛嘉。1997年,北京国安队的巴拉圭球员冈波斯成为中国足球先生,他也因此重返巴拉圭国家队参加了法国世界杯,成为中国职业联赛中第一名参加世界杯的现役球员。1998年,大连万达引入1996年欧锦赛捷克国家队队长瓦茨拉夫·涅梅切克。2000年,巴拉圭的卡西亚诺成为甲A联赛的最佳射手。2003年,上海申花引入汉堡足球俱乐部队长约根·阿尔贝茨,甘肃天马引入前英格兰国脚保罗·加斯科因,不过前者获得了联赛冠军和中国足球先生,后者则因为许多问题很快离开了中国。
中国足协规定从2000赛季开始不许引进外援门将,在2004年限制中超比赛只能有两名外援同时出场,而2006年又重新执行最多可以同时注册四名外援,最多三名外援同时出场的规定。2009年,为了适应亚足联关于亚洲外援的规定,这一政策被进一步放宽到增加一名亚洲外援不受注册和上场限制。
但是怎样都不会比欧洲足球或其他非足球联赛一样,有大量外援存在问题。
青少年球员培养[编辑]
职业俱乐部成立以后,中国各地原有的由地方体委、足协投资和管理的青少年球员培养体制往往被俱乐部梯队所取代,由于没有成形的青少年足球赛事,而且青少年球员成为真正职业球员的比例低、时间长,所以俱乐部和地方足协往往并不重视这方面的投入。有些俱乐部甚至将整体出售青年梯队作为资金来源,诸如辽宁足球俱乐部的青年队就至少两次被整体出售,以此为班底先后成立了南京有有和安徽九方两支中甲球队。南京有有由于陷入了严重的资金短缺,拖欠球员薪水问题而被足协取消了注册资格;安徽九方则因为训练条件问题受到足管中心高层领导的点名批评而遗憾的退出中甲。
同时由于没有成熟的青少年赛事机制,青少年运动员水平无法得到充分体现,非足球的因素也就变得越重要。比如国脚李本舰就曾经解释自己十二岁就离开山东老家去广东踢球,是因为“家庭环境一般”,不像“有钱人家的孩子能轻易获得踢球的机会”。[13] 而上海申花投资人朱骏在入主申花后也抨击足球梯队中通过“孝敬”获得机会的情况,在申花队禁止任何人给教练送礼,送一根烟都开除,只看重球员实力而不看有没有钱。[14][15]
国家足协[编辑]
主条目:中国足协
1955年1月3日中国足球协会成立。
国家队[编辑]
主条目:中国国家足球队
参见:中国国家足球二队、中国国家奥林匹克足球队、中国国家青年足球队和中国国家少年足球队
1951年成立了中国国家足球队。1980年代以来,多次参加奥运会足球比赛和世界杯足球赛预选赛,但是只有两次成功晋级奥运会决赛阶段比赛和一次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
参考文献[编辑]
^ History of Football - The Origins. 国际足联. [2017-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 2.0 2.1 谁对中国古足球运动发展贡献大 刘邦是最佳候选人[永久失效链接] 《大公报》 2012年7月11日
^ 谁对中国古足球运动发展贡献大 刘邦是最佳候选人 [永久失效链接] 《大公报》 2012年7月11日
^ 老上海的足球运动[永久失效链接]
^ 沪港杯. [2007-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1-04).
^ 龙华; 海瑞. online sabong. Virtual sports.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1).
^ 韩勇. 《中国足球俱乐部内幕》.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年. [永久失效链接]
^ http://news.sina.com.cn/c/sd/2009-06-10/135317990288.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万达足球俱乐部前董事长:赌球毁了足球行业
^ 中国足协推进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财务约定指标工作. [2021-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 2005年中甲联赛规程(0208发布). 2005-02-09 [200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18) (中文).
^ 07金威啤酒中超青岛中能足球俱乐部冠名的通告. 2007-04-20 [2008-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3) (中文). Authors list列表中的|first1=缺少|last1= (帮助)
^ 足协确定:俱乐部以中性名称注册 球队可以继续冠名. 《球报》. 2004-01-08 [2009-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4-08).
^ 泰达新星拒绝诱惑因中国结 李本舰为己设定未来. 《球迷》报. 2007-02-12 [200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14).
^ 申花昆明选拔梯队人材 朱骏:双线作战我看重新人. 华体网. 2009-01-04 [200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申花集结无肖战波姜坤 朱骏强调送礼必开除. CCTV. 2008-12-22 [200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27).
查论编中国足球相关团体
中国足球协会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
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
地方足球协会
天津
铁路
企业
大学
中国足球学校
国家队男子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比赛
球员
主教练
U23
奥运会
亚运会
U20
U17
U14
五人制
沙滩
盲人
女子
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比赛
球员
主教练
U20
U17
U14
五人制
沙滩
联赛系统男子
超级联赛 (预备组)
甲级联赛 (预备组)
乙级联赛
冠军联赛
U21联赛
地区联赛
浙江(英语:Zhejiang Football Super League)
天津
广西
女子
超级联赛
甲级联赛
乙级联赛
青少年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
五人制
超级联赛
甲级联赛
女子联赛
广东联赛
杯赛与其他赛事男子
足协杯
超级杯
全运会
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
地区足协杯
天津
广西
中超联赛杯
中超明星赛
女子
足协杯
全国锦标赛
超级杯
全运会
五人制
足协杯
全国锦标赛
沙滩
全国锦标赛
其他赛事
省港杯
江苏城市联赛
村超
沪港球会杯
京津冀冠军杯(英语:Jingjinji Champions Cup)
校园足球大学
青年联赛
大学联赛
大学五人制联赛
大学七人制联赛
大学足协杯
中学
中青赛
高中锦标赛
五人制青少年锦标赛
中学五人制联赛
中学足协杯
体校杯
小学
2034杯小学生足球大会
国际邀请赛男子
中国杯
U23四国邀请赛
青年四国邀请赛(U20)
熊猫杯(U19)
潍坊杯(U19)
宋庆龄杯(U17)
国际足球锦标赛(U16)
女子
永川国际女足邀请赛
历史文化重要事件
五一九事件
红山口会议
假球和腐败丑闻
渝沈之战
甲B五鼠
2009年
2022年
俱乐部名称中性化
同城/同区域德比
京城德比
大连德比(英语:Dalian derby)
天津德比(英语:Tianjin derby)
上海德比
岛城德比
齐鲁德比
广东省德比
两地大战
京沪大战
京鲁大战
中港对决
中韩对决
中日对决(英语:China–Japan football rivalry)
奖项
中国足球先生
中国金球奖
其他文化
龙之队球迷会
中国队勇夺世界杯
列表
顶级联赛冠军
职业联赛数据统计
归化球员
足球俱乐部
男足运动员
女足运动员
外籍足球运动员
足球教练
裁判
足球场
转会制度
查论编亚洲各国家和地区足球联合国会员国
阿富汗
亚美尼亚
亚塞拜然
巴林
孟加拉国
不丹
汶莱
柬埔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赛普勒斯
埃及
格鲁吉亚
印度
印度尼西亚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日本
约旦
哈萨克斯坦
朝鲜
韩国
科威特
吉尔吉斯斯坦
寮国
黎巴嫩
马来西亚
马尔地夫
蒙古
缅甸
尼泊尔
阿曼
巴基斯坦
菲律宾
卡塔尔
俄罗斯
沙乌地阿拉伯
新加坡
斯里兰卡
叙利亚
塔吉克斯坦
泰国
东帝汶
土耳其
土库曼斯坦
阿联酋
乌兹别克斯坦
越南
叶门
联合国观察员国
巴勒斯坦
未受国际普遍承认国家
阿布哈兹
中华民国
北赛普勒斯
南奥塞梯
属地和其他特殊政区
圣诞岛
科科斯(基林)群岛
香港
澳门